咨询热线
0791-83803200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91-83802216、83802236、83803200
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北山路259号赛维莱科技城B23栋
行业动态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兴起: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31

如今的建筑正日益展现出思考的能力——并非像人类那样思考,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够消除人类干预的需要。欢迎来到智能建筑和物联网的世界。在这里,灯光会根据运动做出反应,供暖系统会预测您的舒适度,安全系统也会时刻保持警惕;物联网正是我们建筑背后的大脑。

 

全球物联网和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不仅仅关乎科幻电影中的小玩意或光鲜的用户界面;它还涉及将先进的电子设备集成到基础设施中,以推动智能性能、可持续性和弹性。这为楼宇自动化和控制领域的企业提供了黄金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设计和制造挑战。

 

 

智能建筑越来越受欢迎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由传感器、控制器和边缘计算设备组成的互联生态系统,所有这些设备都通过物联网进行通信。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并自适应响应诸如占用率、温度、照明甚至空气质量等条件。

 

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有三个:

 

1. 可持续发展任务

 

在政府和各行各业面临减少碳足迹的压力下,智能楼宇体现了数据驱动的洞察,能够实现实时能源优化。施耐德电气 EcoStruxure™ 楼宇等物联网系统支持从智能暖通空调分区、智能照明到能源存储、水资源消耗和废物管理系统等各种功能,从本质上降低排放并延长宝贵资源的利用时间。

 

2. 节省成本的效率

 

就像减少碳排放一样,智能建筑和物联网系统也能降低成本。实时监控使用情况并自动响应的能力,为业主和住户带来了显著的运营成本节省。建筑业主通过预测性维护系统(可防止代价高昂的故障)获得了投资回报,并借助霍尼韦尔 Forge 物联网平台等系统(经验证可将建筑运营成本降低 25%) 降低了水电费 。

 

3. 对更健康空间的需求

 

随着科技赋能的健康理念日益普及,租户也越来越期望他们的建筑也能支持健康生活。智能通风控制、自动昼夜节律照明、室内空气质量和湿度监测,以及像 Kisi 的云端门禁解决方案这样的非接触式门禁系统,如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配置,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

 

构建建筑背后的大脑所面临的挑战

 

愿景固然引人注目,但执行起来却错综复杂。将物联网融入建筑环境,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的创意,更需要精密的工程设计、优质的制造工艺以及严密的供应链协调。

 

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智能建筑的安全性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物联网设备必须采用嵌入式网络安全协议进行设计,尤其是在控制消防安全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的设备中。从固件更新到安全启动过程,确保物联网数据安全需要从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具备专业知识。

 

互操作性和集成

 

智能建筑无法依靠孤立的设备蓬勃发展。它们需要跨传统系统和新技术的无缝互操作性,而这些技术通常来自不同的供应商。拥有经验丰富的端到端 EMS 合作伙伴,管理多技术集成并确保硬件和软件良好协作将变得更加轻松。

 

供应链复杂性

 

随着设备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其物料清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高可靠性组件、射频模块、传感器和定制外壳的采购、验证和组装必须在不影响质量和工期的情况下进行。与拥有全球采购能力和垂直整合服务的 EMS 供应商合作,应对这些复杂的供应链问题至关重要。

 

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机会:设计与差异化相结合

 

以往的建筑风格不同,智能建筑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量身定制、响应迅速的环境。这给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带来了压力,他们需要开发适合不同垂直领域的产品,涵盖住宅、商业地产、医疗保健、酒店和工业环境。

 

有了合适的电子制造服务合作伙伴,OEM 可以通过一系列专家服务和支持来区分他们开发的智能建筑和物联网产品。

 

卓越设计 (DfX) 和面向制造设计 (DfM) 功能可帮助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在不影响创新的情况下 ,优化产品设计, 提升成本、质量、性能和可制造性。同样, 快速原型设计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开销实现更快的迭代,而新产品导入功能则可以在早期降低风险,确保您的产品从概念到制造再到市场发布的整个流程顺利进行。

 

通过与提供行业专业知识并遵守全球监管标准的服务提供商合作 OEM 可以放心地利用全方位服务的 EMS 盟友扩展其研发能力,从而轻松地从原型扩展到大批量生产。

 

智能建筑和物联网的下一步是什么?

 

智能建筑的下一阶段将由数据以及利用数据所需的边缘计算能力来定义。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数字孪生和区块链支持的门禁系统重新定义楼宇自动化可能性的领域。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硬件平台;ESCATEC 擅长构建规模化、精准一致的硬件平台。随着建筑成为应用程序、服务和体验的平台,墙后的电子设备将成为驱动未来的无形力量。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们正推动空间从被动载体转向主动智能体。然而,真正释放这一潜力不仅依赖于创新概念,还取决于可靠的设计、严谨的制造和高效的供应链协同。对于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与具备深厚行业经验和全流程能力的合作伙伴携手,才能确保产品在质量、性能与合规性之间取得平衡,并顺利实现从原型到规模化量产的跨越。唯有如此,智能建筑才能真正兑现其在舒适度、可持续性与韧性方面的承诺,引领未来互联环境的发展方向。